“拿地即開工、交房即發證”“多測合一”改革、“標準地+承諾制”“市區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記啟用不動產權電子證書”……今年以來,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陸續出臺一系列新政,高效配置資源、優化營商環境,打通助企紓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科學優化空間布局“有深度”
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做到科學規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突出編制好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一中心,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加快建立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持續深入推進《鎮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三區三線”劃定工作的最新要求,鎮江成立鎮江市“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全市“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劃定成果已于10月14日開始啟用。
持續加強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準前的過渡期規劃管理。指導各市區編制預支空間規模指標落地上圖方案,預支規劃新增空間規模的10%用于保障2022年度的產業項目和民生基礎設施落地。目前,丹陽市、揚中市和句容市、丹徒區和鎮江新區上圖方案已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審批。
持續推進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以總規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發文推進鎮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目前全市已有16個鎮級單位形成鎮國土空間規劃初步方案。該局專題赴丹陽延陵鎮、句容郭莊鎮、揚中油坊鎮、新區大路鎮、丹徒上黨鎮等開展鎮國土空間規劃調研,推進鎮國土空間規劃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服務產業強市與全市工業園區整合優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各類設施高效銜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精準高效配置資源“有力度”
土地市場是風向標,是投資環境的“晴雨表”。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精準高效配置資源要素,推進產業用地特別是工業用地、混合復合用地配置政策改革,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出臺《鎮江市工業用地出讓年限評審辦法》,通過細化、量化工業用地出讓年限,更好地契合產業生命周期和發展方向,有效為企業節省用地成本。出臺《關于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實施意見(試行)》,通過事前定標準、事后強監管,實現拿地即開工目標。
建立每周二調度省重大、每周三調度市重大產業項目制度,強化審批規范,探索完善并聯審批、聯動審批、專項跟蹤對接審批等方法,市級審批平均用時17天。8個省重大項目全部完成用地保障,220個市重大產業項目完成用地保障203個,剩余項目正與屬地政府協調推進。
創新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提高新上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底限,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落實“畝均論英雄”,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今年全市共批準建設用地32個批次,涉及293個項目,批準用地6818畝,其中產業項目167個用地3965畝。審核上報使用林地項目32個批次533畝,其中產業項目用林13批次231畝。有效提高投入、產出水平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出臺《鎮江市工業用地出讓年限評審辦法的通知》,通過細化、量化工業用地出讓年限,更好地契合產業生命周期和發展方向,有效為企業節省用地成本,截至目前,今年鎮江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共計9宗,約352畝,節約企業用地成本約3687萬元。
優化營商環境“有溫度”
近兩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推行“多測合一”改革,采取“減、并、調”等措施,精簡業務優化流程,將15項測繪業務精簡為3項,材料精減50%,審批效能提高50%,測繪費用降低30%。實施一次委托全程辦理,建立全市測繪服務單位信用管理“紅黑榜”,促進形成公開、規范、高效的市場環境。
今年以來,市區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開設一站式窗口,提供線上線下兩種服務,全程實現“零跑動、馬上辦、網上辦”。常態化開展“交房交地即發證”、不動產登記“周六我在崗”延時服務等,創新土地供應,深入推進“標準地+承諾制”、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等做法,助力企業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通訊員 傅琰 全媒體記者 朱美娜)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