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財經北京7月11日電題:北京市可通過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打造區域新興優勢產業,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作者:中國證監會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運成
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40269.6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生產總值分別為111.3億元(占比0.3%)、7268.6億元(占比18%)、32889.6億元(占比81.7%)。金融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工業、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等是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的突出貢獻行業。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四大中心定位。因此,北京市的產業發展方向也需要進行同步優化發展。
截至2022年7月6日,北京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434家,總市值19.54萬億元,證券化率達到了485.21%,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上市公司對北京市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北京市A股上市公司數量前三大行政區分別為海淀區(168家)、朝陽區(49家)、西城區(39家)。2021年北京市GDP總量前三大行政區同樣為海淀區(9501.7億元)、朝陽區(7617.8億元)和西城區(5408.1億元)。
因此,通過培育優質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和調整現有上市公司結構,打造區域優勢產業,是推動北京市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①自科創板實行注冊制以來,31省市新增上市公司共計1318家,其中廣東省219家、江蘇省210家、浙江省194家、北京市131家、上海市121家。北京市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相比于前三省份出現了較大差距。針對此問題,北京市可出臺培育上市公司的專項政策,同時對區域內符合戰略新興產業的擬上市公司進行系統性摸排,進而實現一對一的上市輔導。
②調整各區的上市公司結構,打造區域優勢新興行業。強化西城區、東城區金融行業上市公司對全市重點企業的支持;打造大興區、昌平區醫藥生物產業基地;通過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亦莊經濟開發區,打造聯通海淀區、昌平區、懷柔區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石景山區首鋼產業基地,實現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房山區的高端機械制造產業集聚。
③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地區功能互補,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梳理津冀企業改造升級需求,將各類需求項目化、具體化,形成需求側清單。積極對接企業實際需要,加快北京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向津冀延伸布局。梳理北京市科技創新優勢資源和代表上市公司資源,通過發布會、推介會、對接會等方式,向津冀發布北京高新技術供給目錄,引導市場預期。
編輯:羅浩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