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主題為“新征程、新動能、新發展”的第二十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六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同期在陜西西安召開。本屆高層論壇設置了高層對話,14位來自工程機械行業各專業領域領先骨干企業的高層參與了對話,共同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之道。
關于工程機械行業價格戰問題,7位行業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一個產品的發展規律,從起步、成熟,甚至走下坡路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劇烈競爭的階段,這是市場規律。價格戰本身是市場規律,價格戰的背景更多是產能過剩。如我們只單純討論價格戰,不討論產能過剩,這是割裂的。價格競爭肯定是市場行為,如果說完全的壟斷保護,沒有價格戰,對于企業和行業發展是不利的;但如果是健康、良性的發展,價格的競爭也正常。競爭到一定程度,企業可以選擇放棄這個產業,進軍新產業,開發新產品,進入新的行業。這都沒有問題。更多的是要討論產能過剩、一窩蜂上馬的問題,這可能是價格戰的一個核心。我個人非常反對價格戰,尤其是海外價格戰。2012年中鐵裝備第一次出走海外,現已在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客戶普遍的認可。剛開始我們與國外企業競爭,國外產品的價格高,我們也隨著水漲船高,掙了些錢。但是隨著國內的一些同行也都“走出去”,市場價格開始變化了。我認為同行在國外低價競爭策略,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這就需要管控。
中國石油管道局設備租賃公司總經理馬春青:價格戰和惡性競爭要區分開來。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適當讓利,如把原來10%的利潤降低到3%的利潤,作為有實力降價的領頭企業,適當降價格,我不認為是價格戰。現在什么行為我們是堅決反對的呢?如別人參與了的項目,投了標,個別企業不計自己成本,一味地降價,搶奪市場,靠降價進行惡性競爭,對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傷害,這個我們是不歡迎的。作為客戶,特別是設備租賃公司,大家更愿意見到產品的低價格,但是又不愿意見到由于產品的低價格,造成企業沒有資金投資,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下降,使得行業出現停滯和發展節奏減緩,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還是希望企業保持合理的成本,合理的利潤,為了行業的共同發展,保持自己的初心。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建新:我2014-2017年在山河智能主管了4年的國際營銷,然后又主管了山河智能集團的營銷,去年開始又分管國際營銷,因此對行業和市場還是比較熟悉。我認為無底線的價格戰對行業的傷害非常大,目前行業惡性價格競爭的被動局面是我們大家自己造成的,特別是一些頭部企業,對價格的影響很大。我認為企業不僅在國內應該保持合理的價格和商務條件。價格和商務條件是要結合來看,有的價格高,但是商務條件非常差,也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很大的傷害。我們有些頭部企業,把一些不良的營銷方式帶到了國外市場,在海外市場采取無序價格競爭,這對于中國品牌本身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價格低,海外客戶都認為產品質量差。現在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但如我們自己因市場競爭把產品價格無底線地降低,甚至去貶低國人自己的產品和水平,我覺得對行業的傷害很大。
方圓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長城:價格戰是每次論壇都不可回避的話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第一、今天在座的大家既是價格戰的主體者,也是價格戰的受害者。現在行業的客戶普遍是按照我們的招標的原則進行采購。而招標體制中低價中標體制,把我們帶入到這個惡性循環局面中。從客戶角度,招投標中低價招標的體制本身的傷害就很大。第二、方圓成立于1970年,至今已53個年頭,是純民營企業,沒有任何貸款,也沒有上市。價格戰對公司來講是致命的,所以我們從來不參與價格戰。十年前,我們的產品價格在所屬行業中屬于中游偏上,最近5-6年,我們中小企業的產品在細分市場的價格已經被壓到了凋亡的地步。我們企業只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取舍,有利潤就做,沒利潤就不做,沒法虧本,因為我們沒有融資平臺、沒有股民的資金,純是自己腰包里的錢。作為銷售產品方我們不希望打價格戰,希望大家把精力用在創新、降成本,贏取更大的市場空間,以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去贏得市場。我建議大家在市場競爭非常嚴峻、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價格戰如果真的很難避免,只能做好自己,找準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途徑,獨善其身,穩健地往前發展,才能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費春江:從小松公司產品現在的價格水平看肯定沒有參與價格戰,而且在我們的經營理念中,永遠不會有價格戰這個選項。我們始終追求的是,只有給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價值,才能獲得產品的高價格。高質量發展是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需要資金,需要有良性的循環,我相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價格戰一定是我們最大敵人,我們希望和行業同仁們一起做好這個事情。
日立建機銷售(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程曉明:談起價格戰,一言難盡。談到價格,從客戶角度,我們要提供價值。價值一定是價格加上其它增值服務。但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客戶對價值的認同和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幫助,可能不會那么重視。可能簡單地把價值等同價格,這是客觀的市場和環境造成客戶產生這樣的認知的。作為外資企業,我們致力于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是讓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不能因價格使得我們多年的價值服務理念付之東流。當然在滿足產品質量、性能的情況之下盡可能降低制造成本,這是企業應該做的努力。從我們在海外經營的經歷看來,歐美市場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任何價格戰,包括日本的租賃市場,他們對社會責任有共同的認知,都在避免價格戰。企業的生存就是為了獲取利潤,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高質量發展不能狹隘的理解為產品的革新、更綠色、更加智能,更重要是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建議在座的各位,從自我開始,對價格要有清醒的認識,滿足客戶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同時,希望政府加強管控,政府與企業和客戶共同打造健康生態環境。
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元松:我們旗幟鮮明反對價格戰,對價格戰深惡痛絕。但價格戰在市場上很難避免,像叉車的電動化降低了叉車生產制造的門檻,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其它行業企業會涌進來,所以在中低端領域價格戰難以避免,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杭叉這幾年在新能源領域加大了研發投入,加快產品創新與升級迭代的速度,用代差來形成我們的競爭優勢。另外圍繞核心的技術,關鍵零部件要籌劃進行一些布局。圍繞客戶的痛點升級產品,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杭叉反對無序競爭,更傾向于良性競爭,反對價格戰,更傾向于價值的競爭。在此,我也呼吁一下,工業車輛行業要按銷售額排名,不要按數量排名。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