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對一座城市而言,完善的道路交通網絡,不僅能增加市民生活的幸福感,還與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2021年,住建部提出將“城市道路網密度(市轄區建成區內)”作為“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標,納入城市體檢指標體系。
日前,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與運行狀態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36個全國主要城市建成區的道路運行狀態進行監測研究。
那么,寧波的城市道路網密度表現如何?在長三角乃至全國處于什么水平?記者羅列這份報告呈現的數據,看看能否與你的生活體驗“對號入座”。
寧波道路網密度居長三角前列
根據報告,2022年全國36個主要城市平均道路網密度為6.3公里/平方公里,同比增長1.6%。寧波的這一數據跑贏“大盤”,達到6.9公里/平方公里,較前一年增長0.1公里/平方公里,排在全國第11位,與寧波GDP在全國的位置旗鼓相當。
需要說明的是,這份報告監測的是中心城區建成區的平均道路網密度,計算一定范圍內的道路總里程與該范圍面積的比值,且剔除了各城市2021年因疫情而導致交通管制的日期,采集數據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監測的17座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平均道路網密度為5.9公里/平方公里,略低于全國主要城市的平均值。寧波的道路網密度在長三角重點城市中,僅次于上海、杭州、合肥,排名第四。
照理說,長三角城市群是全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區域之一,為何道路網密度卻稍顯遜色?這可能和水網密布的地理環境有關——
長三角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
報告顯示,呈帶狀形態的城市,路網密度較團塊形態的城市平均要低1.4公里/平方公里。前者恰是常州、鎮江、揚州等城市的空間形態,與合肥等位于平原地區、呈星形放射狀結構的城市相比,在城市建設方面會受到更多地形方面的限制。
寧波的道路網密度,之所以能在一眾長三角城市中脫穎而出,一方面得益于寧波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則離不開?“一體兩翼多組團、三江三灣大花園”的城市空間格局,讓寧波中心城區建成區不斷延伸。
海曙、鄞州的道路網密度已“達標”
如果說寧波中心城區建成區的道路網密度,反映的是城市宏觀空間結構,那么各個區(縣、市)的分布情況,則顯得更“接地氣”、更貼合民生。
國務院2016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打通各類“斷頭路”,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
根據報告,我市海曙區、鄞州區分別以8.3公里/平方公里、8.0公里/平方公里的道路網密度,在全國“達標”的43個行政區中榜上有名,說明這兩個中心城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交通網絡,具備良好的道路通達性。
同時,我市江北區的道路網密度已接近“達標”,為7.8公里/平方公里。而北侖區、鎮海區則稍顯遜色,均為5.5公里/平方公里,意味著這兩個城市外圍區,仍需通過快速路、繞城高速等交通建設,不斷加強與城市核心區的融合,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雙向奔赴。
2022年度中國36個主要城市行政區道路網密度匯總
而根據《寧波市城鄉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我市將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增強泛三江口、東部新城、鄞州南部、鎮海新城等核心板塊發展活力,推動江北慈城、北侖鳳凰城、大嵩-梅山灣等外圍組團集約特色發展。
隨著寧波加快“四橫五縱九聯”快速路網建設,到2025年,寧波的快速路累計里程將超170公里,過江通道總數達34個。屆時,寧波市民出行的便捷度,特別是跨區通勤人群的幸福感,有望得到全面提升。
寧波晚報記者嚴瑾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