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碧空下的啞巴山 李軍攝)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境內無量山、哀牢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今仍保持著完好的原始生態,是地球同緯度帶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被學術界譽為“天然綠色寶庫”“天然物種基因庫”。黨的十八大以來,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通過全面推行禁牧政策、實行生態修復、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加強森林巡護和科研監測監管等多項措施,景東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
雨過天晴,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霧繚繞,原始森林里樹木郁郁蔥蔥,滿眼滴翠、猿鳴鳥唱,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獨特魅力,領略到生物多樣性之美。走進景東大寨子長臂猿監測站科研樓,大理大學教授和中山大學研究生在與監測站工作人員觀看剛收集回來得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探討長臂猿和灰葉猴行為習性。
景東縣作為西黑冠長臂猿和印支灰葉猴種群數量相對集中的地區,對整個物種保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加強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中山大學、大理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西黑冠長臂猿、印支灰葉猴等靈長類瀕危野生動物的習慣化、生態行為學、食性研究,使哀牢山、無量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國內外靈長類瀕危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量山地區物種豐富度特別高,可以給我們的研究對象印支灰葉猴、西黑冠長臂猿提供非常充足的食物,其次這個區域還是其它一些靈長類動物恢復的一個重要區域。”大理大學副研究員馬馳介紹,自己2016年開始讀博,師從范鵬飛老師,畢業了以后,又繼續從事研究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還會帶研究生過來繼續開展工作,為瀕危靈長類動物的保護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在景東縣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的背后,除了多位優秀的科研人員的貢獻外,還離不開這樣一群人的堅持和守護。他們終日穿梭在保護區的高山密林間,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直追尋著長臂猿的蹤跡,對它們的日常進行詳細記錄,他們就是保護區監測站的監測員。在跟蹤過程中會遇到蛇、熊等兇猛動物。“雖然危險,但與長臂猿相處成為朋友伙伴,隨時會想他們,確實有了些感情,不想放棄。”大寨子監測站監測員熊有富說。
景東管護局轄哀牢山、無量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保護面積為35793公頃,約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8%,在日常管理中,由于自然保護區面積大、范圍廣、自然環境復雜、監控要求高、建設維護成本高等實際,近年來,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建設智慧監測系統,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智能化管理自然保護區能力。
目前,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大寨子監測站已經安裝了十多個野外監測探頭和紅外相機,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整個區域的長臂猿、灰葉猴等其余野生動物的視頻和影像資料,為科研團隊開展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據了解,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措施,建立了黑冠長臂猿、灰葉猴等野生動物監測網絡,建立監測樣地30塊,建立兩棲類、鳥類、獸類監測樣線38條,布設紅外相機348臺次。同時,健全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建設完成了2公頃綜合性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樣地、鐵杉林樣地,不斷完善無量山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全面、準確地掌握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現狀及動態變化情況,分析變化的原因,為有效保護轄區動植物資源提供決策依據。監測顯示,景東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性增長,景東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境內分布有高等植物4816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26種,特有植物60余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80余種。(周躍忠 張文智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