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3日,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綠色食品與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分論壇上,朱蓓薇、陳堅、謝明勇等多位院士、教授圍繞食品加工、藥食同源、云南特色天然產物開發與利用等展開對話交流,共同探討綠色食品加工、精準營養、生物制造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趨勢,助推云南省綠色食品與生物制造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云南立體氣候特征明顯、類型眾多,生物多樣性特點突出,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微生物王國”“生物基因寶庫”等美譽,是中國生物資源、天然藥物和民族醫藥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地理氣候條件,為云南綠色食品與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朱蓓薇從不同年代人們健康理念的轉變入題,說明了大健康時代背景下發展中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重大意義,詳細介紹了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并闡述了中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大健康已經成為全球的時代特征。2010年以來,不良飲食導致的死亡人數增加了15%,比人口增長的速度還快。”朱蓓薇介紹,“大健康理念正在中國逐步建立,共建大健康食品產業勢在必行,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將會成為營養產業的‘藍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原校長陳堅以植物基食品、食品感知科學與技術和食品智能制造為例,分別從基礎研究、技術方向和未來發展三個方面,詮釋了什么是“未來食品”。他認為,植物基食品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有效補充動物性食品從而居民膳食結構。食品感知技術可能成為享受型食品消費的必然需求。
北京大學教授艾鐵民表示,目前,中國在三七開發利用方面還面臨著政策法規、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確定三七適合人群和不適合人群等瓶頸,需要大家同心協力,精確研究,使三七這個祖國醫藥的瑰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盡管基本口糧安全有保障,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肉蛋奶消費不斷增加,人們對糧食(飼料糧)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但中國糧食進口量大,農民種糧積極性低,糧食安全挑戰巨大。”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劉春明表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營養健康,需要廣大涉農院校調整科研方向、學科結構和人才培養方式,培養懂農業、懂產業、懂營養健康的一流人才;提高主要作物的單產;大力提升飼料作物生產適度發展蔬菜、水果和經濟作物;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姚敏)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