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宣傳周”活動開展以來,云南普洱邊境管理支隊移民管理警察深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邊境村寨,為邊疆群眾搭起多種形式的普法“食堂”。
(資料圖片)
江城縣“快餐式”普法。“不要輕信任何中獎抽獎等手機短信,如遇電信網絡詐騙,第一時間選擇報警求助。”12月4日,江城邊境檢查站執勤民警手拿反詐知識宣傳單,向過往群眾宣傳法律知識。
活動期間,執勤民警利用二線查緝車流量大、過往群眾多的特點,向過往群眾進行反詐宣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現場講解電信詐騙的表現形式、常見手段以及防范技巧。同時,指導群眾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為他們開啟電話、短信預警功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此次宣傳累計發放反詐宣傳單300余份,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90余次。進一步提升了群眾識騙、防騙、阻騙意識和能力,掌握了識別詐騙的技巧。
西盟縣“點餐式”普法。“警官,我想借款開一家飯館,要去哪里貸款呀?”還沒等到民警把“普法攤位”擺好,前來咨詢的群眾便圍了上來。這是發生在西盟縣勐卡邊境派出所轄區的一幕。
12月4日,西盟縣勐卡邊境派出所組建普法小分隊,在轄區街頭擺起了“普法地攤”,民警現場“把脈問診”,不搞長篇大論,不講“深奧”道理,面對面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一對一解答群眾提出的法律問題。
“群眾想學習什么法,我們就講什么法,真正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需要之處。”西盟縣勐卡邊境派出所民警張立說道。
孟連縣“自助餐式”普法。“在群里就能學習到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真的太方便了。”12月4日,村民巖川在孟連縣勐啊邊境派出所創建的警民聯系微信群里回復道。
孟連縣勐啊邊境派出所將警民聯系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變成了法律宣傳的陣地,充分利用警民聯系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發布各類法律知識、服務指南等,把警民聯系微信群變成了學法的“小課堂”、以案說法的“小講座”,群眾可隨時學習普法鏈接上的各種法治宣傳資料,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向微信群里的民警請教。
“此種方式方便了廣大群眾獲取法律知識和法律服務,且更加靈活、高效。”孟連縣勐啊邊境派出所教導員邱云說道。
今年以來,普洱邊境管理支隊持續深化法治宣傳固邊防活動,累計發放普法宣傳資料5000余份,接受群眾法律咨詢1000余人次,受教育群眾達7000余人次,有效維護了邊境轄區安全穩定,真正將法律學習宣傳延伸到了群眾身邊。(徐一丹 趙川 普洱日報供稿)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