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滾動 > > 內容頁

焦點滾動:云南紅河州:力爭到2035年形成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時間:2023-05-05 17:01:55 來源:中國網

近日,云南省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紅河州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等主要目標,力爭到2035年形成統一有序的全州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資料圖)

《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就地保護體系,以生態保護紅線、生態重要功能區、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保護地等各類生態保護要素為基底,構建紅河州“一屏兩帶、多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完善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體系。優化各級各類搶救性遷地保護設施,填補重要區域和重要物種保護空缺,完善生物資源遷地保存繁育體系。

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施全州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以云南大圍山、金平分水嶺、綠春黃連山、元陽觀音山、紅河阿姆山、異龍湖、紅河流域、南盤江流域生態保護為重點,強化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科學劃定綜合保護修復單元,分級分類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提高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

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體系

《實施方案》聚焦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依托現有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逐步提升生物多樣性監測能力。完成紅河流域、南盤江流域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本底及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

依托國家和省自然保護地監管平臺,健全完善云南大圍山、金平分水嶺、綠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和觀測樣區,建立生物多樣性長期動態監測機制。整合利用各級各類生物物種、遺傳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在保障生物遺傳資源信息安全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

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

《實施方案》提到,要加強生物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開展新遺傳資源和作物病蟲害發展動態調查研究。研究創新生物技術,促進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推進相關生物技術在農業、林業、生物醫藥、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應用,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規范生物多樣性經營活動。規范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科學引導生物資源人工繁育和培育種植,壯大生物資源產業,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推進實施。建立健全云南大圍山、金平分水嶺、綠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制度,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強化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創新生物產業發展體系,構建高水平“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產業鏈,提升生物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逐步引導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自覺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自覺分享利用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產生的惠益。

此外,《實施方案》還強調,要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揮紅河州科研院所及專業學科優勢,加強生物多樣性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和管理辦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智庫建設等。(杜浩楠/文 胡艷輝 紅河州融媒體中心/圖)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