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行情 > > 內容頁

天天微資訊!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時間:2022-12-12 09:37:07 來源:新華社

12月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在此間發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調查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共分布野生脊椎動物280種,野生無脊椎動物522種;維管束植物543種,大型真菌203種,水生生物575種。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說:“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現了昆蟲新種10種、中國新記錄2種、青海省新記錄139種;祁連山鳥類新記錄9種。”


【資料圖】

韓強說,通過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有力改善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穩定性得到有效保持。

爬坡過坎、蹚水過河,在巡護過程中,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員常常收獲驚喜。五只雪豹同框“出鏡”、六只兔猻在鏡頭中悠閑漫步,還有“五只荒漠貓”“五只猞猁”……這些珍貴畫面在被譽為“中國濕島”的祁連山頻頻出現。

“荒漠貓因其數量少而被稱為最難見到的貓科動物,但在祁連山國家公園,我們記錄到一個種群結構穩定、數量較大的荒漠貓種群,祁連山因此成為了全世界最容易‘邂逅’荒漠貓的地方。”韓強說。

“這些珍稀野生動物從難覓‘仙蹤’到身影頻現、頻繁‘出鏡’,是近些年中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明顯例證。”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時坤說。

中國近年來在建立國家公園方面積極嘗試。以國家公園建設為重要抓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

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魏輔文說,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通過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一些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種群得到恢復與增長,受威脅等級下降。

浩瀚雪域、群山巍峨、鷹擊長空、豹躍雪山……

數據顯示,中國可可西里藏羚羊由保護初期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由瀕危物種降為近危物種。

過去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歐亞水獺頻頻亮相,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驢在江河源頭撒歡,獵隼、黑頸鶴、斑頭雁、兔猻、藏狐等精靈在草原爭相現身……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位于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被譽為“中華水塔”。

這里是中國32個生物多樣性優先區之一,有管維束植物2238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9種,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驢、黑頸鶴等特有珍稀物種比例高,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稟賦、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意義的保護價值。

如今,經過6年多的探索與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已成為美麗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說:“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真正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歷來被譽為“魚鳥天堂”的青海湖,今年經過中國國家林草局批準,也正式邁上創建國家公園之路。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今年青海湖相繼實施了重點水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濕地保護與恢復等生態工程,并加強保護區信息化建設,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巡護監測等。

何玉邦說,監測發現,青海湖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今年監測到鳥類新增記錄6種,青海湖鳥類種類達到232種,其中水鳥種類達98種。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青海湖秋季水鳥遷徙期監測數量創歷史新高,達23萬余只。

經過青海省近40年間實施6次封湖育魚,近20年來持續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在20世紀80年代一度瀕臨滅絕的青海湖特有珍稀物種——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得以大幅回升。

“如今的青海湖,魚鳥共生,鳥歡魚躍,作為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得以持續筑牢。”何玉邦說。

青海省林草局局長李曉南說,國家公園建設賦予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更多機遇,中國的國家公園必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板,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關鍵詞: 國家公園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