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行情 > > 內容頁

興安盟:草畜平衡換來金飯碗

時間:2023-06-30 21:58:59 來源:興安日報

湛藍天空下,微風拂過連綿起伏的山丘,綠茵茵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際。一群群牛羊在草場上閑適地進食……6月23日,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風吹草低,不時可見成群的牛羊和牧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同樣的草場養殖成本計算,45畝的草場可以養1頭基礎母牛或者5只基礎母羊,‘改羊增牛’不僅能夠幫助牧民增產增收,更能減輕草場壓力,是實現草畜雙豐收的良好決策?!笨朴仪捌旄逼扉L、滿族屯滿族鄉黨委書記白文杰介紹說,養畜結構要因地制宜,如果不轉型,家庭牧場既會對生態造成危害,又將遭受經濟損失。

白文杰的一筆經濟賬理清了當地牧民群眾立足生態發展產業的思路。滿族屯滿族鄉是以畜牧業發展為主的鄉鎮,全鄉養殖牲畜42萬頭(只)。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草原“減壓”的同時不減少牧民收入,近年來,該鄉實施“改羊增?!睉鹇裕晒ьI牧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和養羊相比,養牛需要的人工少,對草場傷害更低,收入還增加了不少?!弊哌M滿族屯滿族鄉特門烏拉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韓恩成正在為新生牛犢清理牛圈。作為該鄉“改羊增牛”示范戶的他,在賣掉自家200只羊后引進了優質西門塔爾牛,相繼建設完成3座標準化棚圈、一座儲草庫,肉牛存欄量由6頭發展到120多頭,年收入達80萬元。?

“改羊增牛”改變了滿族屯滿族鄉牧民傳統的“耗草養殖”生產方式,激發了草原牧民多產業發展模式,為“草原母親”減壓。?

在阿拉坦敖都嘎查西恩尼根家庭牧場,牧民義樂呼有條不紊地把剛擠出的鮮奶倒入鍋內,準備開始今天的奶制品制作,義樂呼掌握的奶制品制作技藝有10余種,每年通過銷售手工奶制品增收10萬元以上。

“我們在保證增收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家門口的這片‘母親草原’,發展奶制品產業同樣可以增收。”在該鄉黨委、政府的扶持下,義樂呼曾經30平方米的小作坊變成了現在300余平方米的制作車間。

不只“改羊增?!币妼嵭В谠l特旗巴達爾胡鎮烏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代養托養”模式下的舍飼養殖同樣實現了保護草原、增加養殖量。

“自己養牛不僅需要考慮放牧、喂養的人工成本,還有承擔意外傷亡的風險。如今,我們把肉牛送到育肥基地進行舍飼養殖,通過集中科學養殖既降低了風險,也能更好地保護我們周邊的草原生態環境?!睘醵坚犯虏榇迕穸∑G強家有53頭西門塔爾牛,2020年,他放棄了自己牧養的養殖模式,把肉牛全部送往育肥基地,如今他每年每頭??色@得分紅2000元,閑時務工增收近5萬元。

“我們基地是整合防災減災、集中舍飼、生態保護等功能,集肉牛養殖、飼草儲運、有機肥場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通過代養分紅、群眾聯戶養殖、村企互利三種模式,實現草畜平衡區內牧民舍飼、半舍飼養殖化,確保草原不過載,牧民養殖量還有增加,不斷推進草畜平衡。”烏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負責人王剛介紹,預計到2025年,該基地可為當地養殖戶提供系譜完整基礎母牛約4000頭,60萬畝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草原載畜壓力將進一步減小,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草原是牧民的命根子,草好,牛羊就壯,生態越好,牧民就越幸福。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每個興安盟人民心里深深印刻,草原變得更茂盛了、生活變得更美了、端上綠色生態“金飯碗”,日子變得更好了。

興安盟天然草原植被覆蓋率達74.14%,近年來,興安盟將草畜平衡作為落實“五大任務”、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積極落實草畜平衡相關政策,采取“改羊增?!?,舍飼養殖,輪牧、禁牧等措施,合理利用草原資源、強化草原生態保護,力爭讓草原生態優美、牧民收入持續增長、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牧民與草原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在興安大地徐徐展開。(文:劉也,圖:興安日報)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