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滾動 > > 內容頁

保山隆陽:一池碧水潤山鄉 精選

時間:2023-03-21 16:07:04 來源:中國網

(長寶水庫成為了小寨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背倚青山,靜坐水邊,攜一只釣竿,放松身心,怡然自樂。望著村口建成的長寶水庫和悠閑垂釣的村民,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丙麻鄉小寨村黨支部書記瞿振華內心感慨萬千,他怎么也沒想到,曾經小寨村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已成為現實。


(資料圖)

“以前水庫所在地是一塊水田,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蓄水。”瞿振華介紹,碰到農忙時節,小寨村農田灌溉就成了大問題。

(小寨村新貌)

小寨村位于隆陽區東部,2009年,因支持小灣水電站開發建設,小寨村617.31畝耕地淹沒失穩,356人就近恢復生產安置,小寨村成為移民村。

近年來,乘著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東風,隆陽區抓住建設美麗家園·移民新村的大好時機,在小寨村累計投入移民專項資金3000余萬元著力抓基礎、興產業、解民困,將小寨村建設成為隆陽區移民新村示范村。

2017年,隆陽區爭取移民專項資金近2000萬元建設了長寶水庫。通過科學規劃,打造出“一軸接一環”水生態文明鄉村新格局。

(環水庫景觀步道)

“以前春季一畝桑園能養半張蠶,水庫修好以后,可以養到一張了。”瞿振華說,長寶水庫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防洪和下游生態用水,有效灌溉面積達2000余畝。“水通了以后,春蠶產量翻了一個倍,全村1000多畝的春蠶實現增收100萬元左右。”

(小寨村蠶桑種植)

長寶水庫修建為村民發展產業解決了后顧之憂,加之隆陽區搬遷安置辦公室的多年扶持,桑蠶種植已發展成為小寨村支柱產業。2019年,在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支持下,投資205.31萬元硬化生產道路、支砌灌溉溝渠,著力提升蠶桑種植基地基礎設施條件。目前,該村蠶桑種植面積已達1200畝,形成千畝連片蠶桑,成為丙麻鄉發展蠶桑產業的“領頭羊”,形成家家養蠶、戶戶種桑的產業格局,人均種桑面積達0.84畝,2020年總產值達180余萬元。

李定波作為小寨村監委會主任,同時也是村里的養蠶大戶。“家里種了十七八畝桑地,還養了4頭牛,農忙的時候常常需要招工。”李定波表示,家里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還剩兩個老人在家,桑蠶種植讓家里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小寨村一景)

(小寨村一景)

有水就有景,有水生機無限。如今,長寶水庫不僅成為了村民的“致富水源”,也提升了小寨村整體生態環境。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扮靚小寨村鄉風村貌,隆陽區2019年在小寨村投入450萬元實施了移民新村建設項目,在村民自治方面協助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制度和舉措。村民自主參與制定村規民約,把公共衛生責任區劃分到戶,形成常態化管理模式。

當下的小寨,山清、水秀、人美、景優,已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移民新村。

(村民在水庫周邊垂釣)

“現在大家有事沒事就會去水庫周邊走走轉轉,閑時還可以去釣一會兒魚。”李定波說,以前還沒修建水庫的時候只能去老年協會,現在娛樂場所和活動越來越多,鄰里關系也比以前和睦了許多。

物質條件改善提高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斷豐富。為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質,接受文化熏陶,隆陽區搬遷安置辦公室協助小寨村建立起丙麻鄉唯一一個書院——孔子書院,這里景色清幽,環境宜人,是修身、讀書、講學的好地方。

(孔子書院一景)

(孔子書院一角)

瞿振華介紹,孔子書院由村民捐資修建,向社會募集圖書,供村民免費閱讀,意在教育后人要尊重歷史,好好學習,以德治人,以德治家,不忘家規,傳承良好家風。

(村民在廣場閑坐)

隆陽區搬遷安置辦副主任楊東曉表示,下一步,隆陽區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按照全省新時期移民后期扶持“一個目標、兩個重點、三個層次、四項機制、五項工作、六個保障”的“123456”工作思路,推動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實,為隆陽區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田春瓊 張麗君)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