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的法國戛納不僅有中國名人、中國電影,還有中國名茶。在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期間,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強勢上分”,在這個蔚藍大海與翠綠棕櫚樹相互映襯的地方,開展“茶香雙江”主題宣傳推薦活動,向世界介紹來自彩云之南雙江縣的普洱茶——勐庫大葉種茶,彰顯中國云南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云南普洱茶與法國的“半生緣”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電影節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制作人、演員、制片人和業內人士在此齊聚一堂。日前,茶香雙江官方海報在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發布,“一品冰島茶香雙江”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宣傳詞也隨后在戛納官方口袋書正式發布,讓世界電影人進一步了解雙江,推動著“茶香雙江”走向世界。
法國人和普洱茶的緣分可追溯至1976年,法國人弗瑞德·甘普爾首次把云南普洱沱茶帶到法國,云南普洱沱茶在法國受到追捧,銷量從1977年的2噸,上升到1991年的200噸。1986年起,云南普洱沱茶多次獲世界食品金獎及法國、美國食品金獎,云南普洱茶開始被世界認可。在法國有很多鐘意品嘗普洱茶的“茶友”,所以當雙江縣帶著勐庫大葉種茶的冰島茶亮相戛納時,便立刻吸引了他們的目光。法國電影制片人瓦妮莎吉安高興地說:“特別開心,能有機會在法國品鑒到真正的冰島茶,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他們表示期待未來能在電影作品或是藝術作品中看到冰島茶的元素。
中國古茶文化之鄉的歷史底蘊
勐庫大葉種茶的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據史料《雙江傣族簡史》記載,明成化二十年,雙江勐勐土司始祖罕廷法派勐庫冰島村傣民巖莊4人,到緬甸萊弄(駐緬中地區)學習茶葉栽培加工技術和引茶種,歸來后,他們在冰島村佛寺周圍首次試行培育茶苗,第一代培育成功150余株,并在本地陸續傳播種植。新中國成立后,勐庫大葉種茶被廣泛引種至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昌寧、保山、騰沖等地。
中國雙江是中國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縣,是多元民族文化之鄉,中國古茶文化之鄉,被授予“世界古茶樹原鄉第一標志地”“中國國土古茶樹種質基因寶庫”。雙江自治縣境內已經發現多處野生古茶樹群落,據考證,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面積1.27萬畝,海拔2200至2750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種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為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1980年,雙江自治縣人民政府派員對尚存的茶母樹進行考證,最大的一株樹齡鑒定為500年,這就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春末夏初所培育移植的茶母樹。
黃金種植區域的天地人和
勐庫大葉種茶,屬山茶屬普洱茶種,根據葉片形態可分黑大葉、卵形大葉、筒狀大葉、黑細長葉、長大葉5種類型,是云南大葉種茶之首,素有“云南大葉茶正宗”之美譽;冰島茶種是勐庫大葉種茶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杰出代表。雙江縣地處北回歸線,為南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左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勐庫大葉種茶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在這樣的條件支持下,歷屆雙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舉措推動茶產業發展,茶葉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通過群眾自發、政府扶持茶苗等形式在適宜地塊開展標準化種植,同時積極申報茶葉專業示范村。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達32.15萬畝,可采摘面積達24.37萬畝,有機茶園面積12.9萬畝。據悉,今年1-3月份,雙江縣毛茶產量2591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82噸;毛茶平均價格每公斤1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83元;實現農業產值2668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39萬元。精制茶累計產量525.05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7.56噸;精制茶平均價格每公斤1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505.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14.16萬元。(賀瑩)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