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主要病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腫瘤、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物理/化學性損傷。
2、胃、十二指腸疾病: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門脈高壓性胃病、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胃血管異常(動靜脈畸形)、胃癌和胃其他腫瘤、急性胃擴張、十二指腸炎和憩室炎、膈疝、胃扭轉、鉤蟲病、胃腸吻合術后的空腸潰瘍和吻合口潰瘍。
3、肝臟、膽囊疾病:肝內局限性慢性感染、肝膿腫、肝癌、肝血管瘤破裂、外傷引起的肝實質中央破裂等可導致肝內膽道出血,還包括膽管本身的損傷。
4、上消化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疾病: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腸;胸或腹主動脈瘤破入消化道;縱隔腫瘤或膿腫破入食管。
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血管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及血管炎、應激相關性胃黏膜損傷;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尿毒癥等。
二、誘發因素
1、急性應激事件:如嚴重的創傷、大型手術、危重疾病、嚴重心理障礙等應激狀況下,胃黏膜可發生程度不一的糜爛、淺表潰瘍和出血。
2、藥物:部分藥物可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常見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皮質類固醇等激素藥、抗腫瘤及抗生素。
3、進食堅硬或刺激性的食物:堅硬的食物如干果、油炸食品,可以直接劃破曲張的血管,造成出血。酒精、辛辣食物、濃茶、咖啡、過酸的飲料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機制造成胃黏膜的損傷。
4、腹壓增大:腹壓增大有加重門脈高壓的可能。
預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急癥,可以通過限制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積極治療原發病等方面進行預防。
(1)限制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
(2)避免受涼、感冒導致的劇烈咳嗽;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切忌排便時用力過度和憋氣;避免起床過猛、過度彎腰、飽餐等增大腹壓的情況。
(3)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的概率。
(4)注意飲食,避免過酸、過甜、辛辣刺激性及粗糙食物對胃腸黏膜的刺激。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