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滾動 > > 內容頁

云南師范大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時間:2023-03-13 14:56:12 來源:中國網


(資料圖片)

據科睿唯安(Clarivate)2023年3月9日公布的ESI數據顯示,云南師范大學植物學與動物學(Plant & Animal Science)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據統計,在本期ESI數據覆蓋范圍(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我校植物學與動物學共發表論文242篇,總被引頻次3312次,高被引論文5篇,全球排名第1649位(該學科共有1670所機構的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前1%)。至此,我校共有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學科、工程學科、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

據悉,近年來,該校“生物學”學科發展迅速,建設成效顯著,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博士后流動站。學科團隊骨干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云嶺學者等國家級及省級各類人才30余名。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自然基金—云南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等50余項。

學科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Nature Plant、The Plant Cell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特殊生境酶資源開發、酶結構與功能及宿主菌代謝調控研究居國際先進水平,成功實現多種飼用酶制劑和制革酶制劑在全國大規模產業化應用,間接經濟效益40億元以上,大幅降低環境污染,產生了良好學術聲譽和社會經濟效益;農作物對逆境脅迫響應與適應機制研究、馬鈴薯基因組學及新品種選育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引種保存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居全國之首,選育品種“合作-88”占全省種植面積35%,經國際糧農組織立項評估認為該品種常年新增產值30億元以上,推動了馬鈴薯產業發展,在精準扶貧中具有顯著效應;微營養素、生物電對人類基因組損傷的矯正、退行性疾病防范、腫瘤發生及創傷修復等研究局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次入選的“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依托我國西南乃至東南亞顯著生物多樣性和良好自然稟賦,致力服務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植物和重要農作物對逆境脅迫響應與適應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機制,闡明區域特有和代表性植物類群起源、演化、系統發育重建和進化機制。聚焦冰緣帶特有和瀕危植物的細胞生物地理學、系統進化和適應機制及物種演化格局,在生態系統和物種尺度上對橫斷山高山冰緣生態系統植物繁殖特征、繁殖系統適應機制及進化歷程、高山冰緣植物區系的染色體譜的構建、染色體組成特征及多倍體發生頻率、高原“天空島”效應對植物染色體變異的影響等方面有較好的研究成果;整合形態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組學方法,解析東南亞和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系統進化及生物學機制。成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小型哺乳動物生理生態學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在小型哺乳動物能量代謝特征及進化適應模式、東南亞水系和青藏高原橫斷山地區動植物系統與進化研究方面特色鮮明。其中東洋界特有哺乳動物類群為代表的非寒帶小型哺乳動物生態適應模式及進化途徑研究居先進水平,為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李明 云南師范大學供稿)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