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至18日,“國之大道”中國G219最美自駕線路推介會活動走進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從瀘水市一路向北,體驗怒江沿途高山峽谷的壯闊地理風貌,多樣的民族風情。
怒江天險老虎跳
(資料圖)
“老虎跳”位于瀘水市稱桿鄉境內怒江段,在傈僳語中稱為“臘跨洛”,即“老虎跳峽谷”。“瀘水十六景觀”這樣描述老虎跳:“水是柔情的,但它比石頭堅硬。歲月經年,巖石疊印虎爪,由水穿透。”
此處江面收窄,兩岸峰巒重疊,猶如刀削斧劈,江中怪石林立。江心橫臥一塊巨石,將洶涌的江水分割成兩股湍流,奔涌而下,浪花翻滾,轟鳴聲震耳欲聾,響徹峽谷,被譽為“怒江第一險灘”。
記憶之城知子羅
“知子羅”在傈僳語中是“好地方”之意。以前從古南詔國(現大理)經知子羅再翻越碧羅雪山到達高黎貢山,只需一天就可以進入緬甸,知子羅也就成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一度成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在這里,成為怒江州最繁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知子羅地處山腰,發展空間有限。1974年,地質專家斷定碧江縣城存在巨大的山體滑坡隱患,之后怒江州府下遷到六庫,1986年碧江被撤銷縣制。現知子羅村屬福貢縣匹河鄉,這里從繁榮的城市變為寂靜的村莊,被人們傷感地稱為“廢城”,又被稱為“記憶之城”。
人神共居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大峽谷最北端,是經典自駕路線“丙察察”的起點,因多民族和諧共居、多種宗教并存,且自然風光獨特,被稱為“人神共居之地”。
丙中洛具有很高的地理學、地質學、文化學、民俗學價值,田園村寨、高山峽谷、歷史民俗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交融。其中,"怒江第一灣"、石門關、重丁教堂、普化寺、貢當神山等景點最受游客喜愛。
霧里村重走滇藏茶馬古道
從丙中洛鎮出發,一路往北約10公里,過了石門關就是霧里村。
霧里村原名叫五里村或翁里村,因村子處在怒江峽谷邊,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時常云霧繚繞。
霧里村不通公路,一條長約2公里的古道是入村的道路之一。這條古道開鑿在怒江邊的崖壁上,寬不足1米,一面是千仞的山巖,一面是陡峭的懸崖與湍急的怒江水。這條羊腸小道也是古代茶馬古道滇藏線的發源地,是云南與西藏之間的貿易通道,以馬幫運輸為主,實現滇茶與藏馬的交易。
據說,當年在巖壁上開鑿道路要先用火燒巖石,再澆上冷水讓其爆裂,然后才能鑿壁開通。如今,這條滇藏茶馬古道早已廢棄,但對于霧里村的村民來說,它依舊是生活的一部分。
霧里村現在約有60戶人家,主要由藏族、怒族和傈僳族組成,村內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木楞房,農地與屋舍交錯,儼然世外桃源。2019年,霧里村被評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云南100個最美觀景的拍攝點之一,號稱怒江小瑞士。
秋那桶至滇藏邊界
秋那桶為怒族語,意為“依山倚水”。作為怒江大峽谷北端最后的一個村莊,秋那桶占盡了自然風光的精髓。走進秋那桶,宛如步入一個沒有喧嘩、沒有雜色的純凈世界。從高處俯瞰,散居在山谷中的村寨猶如丹青,古樹、木屋、柵欄、梯田、溪水斑駁疏落。
離開秋那桶,去往云南與西藏交界地。在現有的8條進藏線路中,丙察察被譽為“最原始的自駕路線”,沿線有著極致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大名鼎鼎的丙察察線,指的便是從丙中洛至察瓦龍,最后抵達察隅縣,全長270公里。進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在滇藏界碑處打卡,過了滇藏線界碑,那就是真正進入西藏了。(周佳藝)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