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值貨幣一般是指實物貨幣,是貨幣形式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
眾多的生產、生活資料,如牛羊、棉花、石器、糧食等都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充當過貨幣。這些商品因自身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在特定的時期和區域為人們所共同認定而成為貨幣,都是實物貨幣。
足值貨幣是貨幣發展的早期形態,此時,貨幣的額定價值同它作為特殊商品的內在價值是一致的,所以,又可稱之為商品貨幣或實物貨幣。
往通俗講,比如金幣,面值是200元,它本身也值200元。這就是足值的貨幣。而錢幣就不行了,面值為100元。可是它本身不值什么錢。
足值貨幣主要是指面額和價值相等的貨幣,因為在以前絕大多數都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但是長時間的磨損以后可能會使這枚鑄幣磨損成為95%左右的重量,那么此時這枚鑄幣當它還是按照面額(1鎊)進行商品交換的時候,那么它就成了不足值的貨幣。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普遍不會在意這種較小的磨損,因此也就導致了市場上普遍的情況,用不足值的貨幣來代替足值貨幣進行交易,而人們又多數情況下是普遍接受的,這就為紙幣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不足值貨幣
不足值貨幣又稱非足值貨幣。非足值貨幣屬于信用貨幣,是一種完全借助信用基礎而流通起來的貨幣。正如弗里德曼所說:“每個人之所以接受紙幣,是因為人們深信別人也會同樣地接受它。作為貨幣的紙幣之所以具有價值,是由于其他人也認為它具有價值。”這種相互加強的信念是非足值貨幣存在的基礎。非足值貨幣包括不足值的鑄幣以及現在流行的貨幣、銀行存款、電子貨幣等。
足值貨幣的類型
如早期的實物貨幣和后來的金屬貨幣。
1、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貨幣。從商品交換發展的歷史來看,因時間、空間的民族習俗的不同,暫時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物品很多。開始多半是外來商品和內部容易轉讓的主要財產,如牲畜、毛皮、貝殼、糧食、棉花、布匹等等,甚至還有以奴隸、俘虜作貨幣的場合。安徒生說,如花似玉的美女,眉目清秀的少年便是最寶貴的通貨。
這些實物貨幣存在不少缺點,如體積大,價值小,攜帶不便;質量不統一,不便分合;易腐爛變質,不利于價值貯藏等。因而,大大妨礙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金屬貨幣代替了實物貨幣。
2、金屬貨幣
最初充當貨幣的金屬都是賤金屬,如鐵錢、銅錢,后來逐漸過渡到銀錢和金錢。金錢之所以會獨占貨幣寶座,是因為它是最合適、最理想的貨幣商品。
具體表現在:
(1)金銀質地均勻,易于分合,分合后性質不變,是最合適的價值表現材料;
(2)抗腐蝕,耐高溫,便于長期保存,是價值貯藏的最好形式;
(3)體積小,價值大,攜帶方便,能滿足交換范圍不斷擴大的需要;
(4)成色易于鑒別,通行方便,人們樂于接受。
金屬貨幣的流通,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