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場外交易的便捷性和規則的相對簡單,場外交易逐漸成為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形式。
根據交易目的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交易主體分為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和經紀人。
套期保值者叉稱風險對沖者,他們從事衍生品交易是為了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甚至消除風險。
投機者利用不同市場上的定價差異,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市場中進行交易,以獲取利潤的投資者。
經紀人作為交易的中介,以促成交易、收取傭金為目的。
從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結構開始調整,到21世紀初,美國經濟結構中信息等高科技產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的比例越來越高,衍生品市場傳統制造業持續向國外轉移。衍生品市場于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創造了利率期貨的桑德爾教授,衍生品市場在中國的一次演講中說了美國這段經濟結構調整的歷史。他說,從1945年到1970年,制造業是創造美國財富的動力。當時,美國GDP占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制造業占美國GDP的比重約為1/4,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占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很大。隨后,日本和德國追了上來。現在,世界又發生了變化,中國已經完全追上來了。傳統制造業從美國先后轉移到德國、日本和中國等國家。今天美國GDP占全球的24%,比高峰時下降了一半,中國則占到了15%。
20世紀90年代財富創造的動力是信息的商品化,最顯著的表現是思科和微軟的崛起。此時美國已經進入IT(信息技術)時代,衍生品市場高科技和電信業完全發展起來了。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就是那時候先后成立的,逐漸發展壯大。20世紀末,制造業占美國GDP的比重繼續下降到15%,信息業占美國GDP的比重提高到5%。
美國從1991年4月到2000年3月的108個月里,經濟發展呈現低通貨膨脹率、衍生品市場低失業率、高增長的局面。除了科技進步帶動勞動生產率提升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發展以通信技術、網絡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二是,衍生品市場發展直接金融市場和風險管理金融市場,依靠社會資本和新型風險管理工具支撐新經濟的發展,促進美國經濟結構調整。風險管理金融成為美國最具競爭力的領域,衍生品市場提升了美國金融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衍生品市場金融服務業變成美國的主要出口行業。2016年,美國金融服務出口額為982億美元,實現順差726億美元,占全年美國服務貿易順差額的30%。美國金融機構利用衍生品等風險管理工具為其全球擴張保駕護航,同時這也是其獲利最為豐厚的部分。以高盛為例,盡管金融危機后衍生品收入在其總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近兩年來仍保持在20%左右。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