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和信貸的結合,也推動了我國傳統金融業務的轉型發展。期貨和信貸如針對當前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增強、價格波動加大的問題,期貨和信貸國際上商業銀行的通行做法是在商品融資業務中引入期貨套期保值機制,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下行風險,從而解決銀行不敢貸款的困局。《巴塞爾協議》將銀行的商品融資是否參與期貨套期保值作為重要的風險評價因素。
在我國,也有一些商業銀行比較好地利用期貨市場抵御貸款風險。期貨和信貸以某國有商業銀行為例,它將商品融資和期貨套期保值機制有機結合,期貨和信貸形成了成熟的銀期合作模式——期貨公司代客套期保值,銀行為客戶提供商品融資,創新了傳統業務模式,創造了企業、銀行、期貨公司三方共贏的局面:對企業而言,用于融資的商品質押率從套期保值前的60%~70%提高到90%以上,直接提高了銀行授信額度、自身資信水平以及信貸的可獲得性;對期貨公司而言,獲得了優質客戶,期貨和信貸增加了經紀業務收入;對銀行自身而言,缺乏風險對沖手段的客戶逐步退出,優化了客戶群體,商品融資的質量逐年提高。該銀行套期保值項下大宗商品融資一直保持低不良率的態勢。此外,還有一些銀行采取抵押品價值和期貨價格掛鉤的方式,及時監測抵押品價值的變動情況,以保障銀行的貸款安全。
基金和信托有哪些不同? 哪個風險更大 ?
基金是大眾理財,信托是小眾,大資金的理財。
基金從分類上從無風險,低風險,中等風險到高風險都有。
而信托的風險是無,或者是極大。
基金從合同上而言,絕大多數是不保本的(除了保本型基金),因此說從之前股民就明白,有各種高低不一樣的浮虧風險。
但信托產品從宣傳上,到運作機制上都是為了保本,比若有擔保(所有涉及擔保業務的公告都存在暴雷風險)企業,有抵押品等等。
而且信托產品在中國的規矩就是剛性兌付。
因此這個方向上而言,風險是無。
不過,也有出事的情況,項目浮虧,無法兌付本金和收益,擔保(所有涉及擔保業務的公告都存在暴雷風險)企業也不管,抵押物出現問題等等。
但一連串不利因素集合在一同,那么風險就是極大,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是本金都很難保障了。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屬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豫ICP備2021032478號-36 聯系郵箱:897 18 09@qq.com